关于我们
bwin前身为黑龙江老员工物研究所,1996年成立生物工程系并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01年成立bwin。学院以建设理工科一流学院为目标,以生物产业发展为契机,按照“产业牵引、学科支撑”的发展模式,形成了集基础、应用、交叉为一体的学科体系,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层次和结构,协同创新、产学研共同发展的新局面,整体办学水平、综合实力和社会声誉显著提升。
公司现有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制药四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为国家一流建设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为省级一流建设专业,生物制药为特设交叉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内设“生态修复”基础学科拔尖班,生物技术(中俄)专业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大学“2+1+1”模式联合培养;具有“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生态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农业微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生物学”、“生态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硕士学位点、“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学位点;具有“生态学”省级专业技术梯队和“生物学”省级重点学科、“微生物学”校级重点学科,“生态学”学科入选黑龙江省新一轮优势特色培育学科;拥有农业微生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并先后成立了山东、广西、河北实验基地;寒区植物基因工程与生物发酵和寒地生态修复与资源利用两个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两个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高校生物工程研发中心;黑龙江省寒地食药用植物与微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协同创新中心;bwin必赢安泰生物省级公司产品创新基地。目前学院已经形成能够授予博士、硕士及学士的多层次、多学科、多专业、成规模的办学局面。
公司在努力推进团队建设、拓宽专业领域同时,坚持走产教、科教融合道路,实现与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办学,积极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探索出一条优势互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办学新路,与企业共建成立多个研究所,在服务龙江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团队队伍
公司现有教职工83人,其中专任教师67人,教授27人,副教授2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61人,其中有博士后经历的31人,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5%,大多数教师毕业于国内外重点高校。学院现有二级教授5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级和省部级人才称号2人、黑龙江省杰出青年支持计划1人、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省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2人、校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省级教学新秀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生物制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委员1人、黑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2人。学院聘请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美国科学院院士Harry J. Klee、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Dmitry Olegovich Zharkov、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Inga Grin教授、俄罗斯莫斯科大学Alexander Vasiljevich Kurakov教授等在内的20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企事业高级工程师作为特聘教授、客座教授。
教学改革
公司围绕学科专业一体化和本科研究生一体化建设,深入开展本科与研究生教学改革与实践。建有生物学基础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哈师大附中共建高中生物竞赛培训基地;获批生物产业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拥有《分子生物学》国家级一流课程、《分子克隆技术》省级一流课程,《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制品学》3门省级精品课程,《基因工程原理》省级研究生精品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课程,3门省级研究生课程思政案例。截至目前,学院共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多名教师在全国高校生命科学类微课教学比赛、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省微课教学比赛、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以及教学新秀奖、实验教学奖、双语教学奖等多个校级教学专项奖评选中获奖。
科学研究
近五年,学院累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企事业委托科研项目151项,科研经费累计2994.3万元;发表高水平科研学术论文537篇,其中SCI收录268篇;出版专著、教材14部;授权发明专利46项;科研获奖46项,其中包括国家林业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林业局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黑龙江省专利银奖1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学技术二等奖5项、黑龙江省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农业微生物发酵技术科技创新团队”和“寒区植物分子生物学创新团队”获得黑龙江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资助,“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研究创新团队”获得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资助。
院企合作
公司秉承“产、学、研”办学特色,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办学理念,在联合办学、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与龙江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加强合作交流,更好地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探索出一条优势互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充分发挥学院社会服务职能。先后与企业共建成立bwin必赢嘉祥产业技术研究院、勃利县食用菌研究所等多个研究机构,以及多个科技小院;加入了黑龙江省生物医药、刺五加、益生菌3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百威哈尔滨啤酒有限公司、黑龙江省菌益粮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庆东阳光农业生物有限公司、哈尔滨华美亿丰成套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黑龙江天顺源清真食品有限公司、东宁北域良人山珍食品有限公司、山东品高药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技术合作;与嫩江、东宁、嘉荫、肇源、虎林等开展校地合作;先后与黑龙江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黑龙江立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多家国内外高等学校、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合作,成立食药用植物与微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协同创新中心;与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华大研究生工作站。为生物产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同时为学院本科及研究生教学提供实习实训基地,保障人才培养经费。
对外交流
为进一步强化开放型、前沿性和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公司在开展专业学位基础课程双语教学外,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科技合作。近5年,学院成功举办国际、全国学术会议8次,邀请专家学术讲座100余人次。与美国University of Florida共同组建“中美蛋白质组学联合实验室”,与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太平洋生物有机化学研究所共同组建“中俄联合生物活性物质实验室”,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大学共同组建“中俄联合培养创新实验室”,与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合作共建“中俄寒区蛋白质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与华中农业大学建立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东北开放合作基地。作为法人单位成立“黑龙江省蛋白质组学学会”,并获批黑龙江省科协海智工作站;成立黑龙江省中国科学院赵勤实植物化学工作室。
创新创业
创新人才培养是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作为学校首批创新创业教育试点学院,学院构建了“全员参与、全程融入、全方位联动”的三全育人创新创业教育格局。近5年,在全国“挑战杯”员工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全国老员工生命科学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国际老员工创新大赛等竞赛中获国家级奖励48项、省级奖励33项。获批老员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15项、省级39项。员工参与学术创新活动1100余人次;员工以第一作者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Antioxidants》、《Journal of Food Quality》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为了进一步发挥学科优势,提高员工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学院先后建立了包括黑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哈尔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黑龙江省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黑龙江北大荒龙健绿源饮品有限公司、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内的27个校外实习基地,为生命学科领域相关专业的员工进行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综合创新、社会实践等实践环节提供了稳定场所。
人才培养
公司现有在校本科生1100余人,研究生340余人。本科生与研究生就业率稳定在90%左右,考研率30%左右。考取的学校大部分为“211工程”或“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科研院所,包括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沈阳药科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大学、湖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江南大学、苏州大学等,还有部分员工去往国外高校继续深造。学院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相对比较集中在教育、科学研究、生产、加工、制造业、医疗业等,就业方向以专业相关的生物、医药、食品行业为主,主要就业单位包括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北京集萃药业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奥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同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豪森药业集团、上海美迪西有限公司、康龙化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忘初心,砥砺前行!bwin欢迎年轻的你加入,开始逐梦历程!
咨询电话:0451-86604372 / 18346189128